歸回錫安旅記

信靠耶穌救贖,領受聖靈澆灌,實行父神旨意,歸回天城錫安

主的恢復-歷史研究系列之一:1948與1984

1 則迴響

  要認識主的恢復,並在今日主恢復的眾召會中往前,不能不認識主恢復歷史的兩個重大轉折點:1948與1984。

  1948是倪柝聲恢復盡職後,帶領各地教會重新出發的一年;而1984則是李常受自美回台推行改制,帶領臺灣眾召會走上「新路」的一年。今日全球眾地方召會實行上的架構、格局,大體是在這兩次重大轉折的時期所制定的,如果不知道1948與1984所發生的事情,不知道倪柝聲與李常受在那些年間所傳輸的信息,那就不可能清楚瞭解今日眾地方召會的發展脈絡。

  1948年是「職事」與「召會」二者關係調整、彼此結合、重新出發的一年。在1948以前,「職事」與「召會」的關係是分離的、刻意保持安全距離的,因為根據1937「工作的再思」所揭示之異象,「職事」必須謹慎與「召會」保持距離,才能避免各地方召會不走上「宗派化」的格局。然而,自從1948年以後,這種距離在基督身體的異象中被模糊了、消除了,倪柝聲判定不能在地方教會尚未成熟以前,過早強調地方教會的獨立性,過早將權柄交出去;相反地,未成熟的地方教會應當把自己重新「交出來」給職事,接受職事的帶領、保護、成全,地方教會應當先「跟隨職事」,在基督身體的實行上達到成熟,然後「職事」才能放手讓各地方教會落實地方上的自治。有關1948年轉折之內容和細節,研究者可從此書入門:「倪柝聲恢復職事過程中信息記錄」。

  研究者不難發現,1948年的轉折包含了一些重大的矯治行動,矯治同工之間的個人主義,同時矯治地方教會中的地方主義、閉關主義。而要著手矯治這些弊病,最好的藥方就是「基督身體的異象及實行」,這就是地方召會強調「基督身體」的一個重要起點,而且不是關在一個小地方實行基督的身體,乃是要在全地上所有的地方召會之間實行基督的身體,而各地教會彼此聯結的重要憑藉就是「那職事」,亦即建造基督身體的職事。1948以後,「基督身體」在各地教會中講得很響亮,幾乎成為「地方召會」立足於當今基督教世代的最核心價值,如果你到一個教會中過了半年、一年的生活,卻沒有聽人講過「身體」,那個教會肯定不是緊緊跟隨倪柝聲、李常受帶領的地方教會。

  倪柝聲當年帶領眾教會進入基督身體的異象時,他是非常注重「聖靈」的。他甚至曾以預言式的口吻提出警告,說:「教會一脫離聖靈,一沒有屬靈的實際,就成為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也有可能在我們中間產生。」(1948年4月12日,倪講於上海哈同路)教會熱心實行基督身體的異象,卻忽略了聖靈、脫離了聖靈,結果就剩嘴巴講身體,雙手卻是蓋造巴別城、巴別塔。「地方召會」於來台發展以後所遭遇的一次次危機,差不多都是因忽略聖靈,想憑血氣之力去建造「身體」。從1949年到1984年,李常受來臺灣後的職事帶領,由於反對眾地方教會追求五旬節樣式的復興,因而在教訓上偏向貶低五旬節運動的反靈恩之風。李常受教導的是他獨特的聖靈神學,輕看聖靈澆灌的經歷,強調父、子、靈在素質上之合一,並對眾聖徒強調應該注重素質一面:「那靈與人靈調和成為一靈」的經歷。李常受對五旬節運動的認識相當膚淺,評價相當偏頗,總是強調撒但混雜在五旬節教派中的邪靈工作,藉此警告眾人不要追求靈恩。眾地方召會由於受到李常受的反靈恩之風影響,在事奉中曾經歷聖靈澆灌的信徒愈來愈稀少,教會光景從起初七年的百倍擴增,到後來逐漸步入不結果子、人數無法擴增的瓶頸,再加上李常受在教會中輸入的閉關主義思想,到了1984年,臺灣眾召會的情形可說是陷入一片荒涼、死沉,甚至還有衰老、絕後之虞。這就是1984年李常受準備推行新路之前的大致背景,那時候臺島各地召會的屬靈情形早已相去1948年倪柝聲帶領下的情形,不知幾百里。

  1984年,李常受已屆80歲之高齡,他不能容忍臺島眾召會如此深陷於老舊死沉之中,於是,他嘗試分析過去35年來眾召會步向老舊的原因,盼望能給教會開出藥方,對症下藥,除去攔阻教會健康發展之病因。可惜的是,80歲的李常受對於27年前史百克不贊同他在臺帶領「地方立場」的實行,仍然無法釋懷,這件事遮蔽了李常受對歷史的回顧,使他先將教會老舊之原因歸咎於史百克訪台及後續引起青年同工之間的風波,說教會因此丟棄了來台初期分家分會所的作法,忽略了產生後代,轉去只注意追求「屬靈」。其實教會步向老舊的最主要原因,應該歸咎於1949至1984年間,地方教會在實行上過度高舉倪、李有限的職事,而忽略了聖靈的地位和主權所致。倪弟兄當年的預警已經局部獲得應驗:「教會一脫離聖靈,一沒有屬靈的實際,就成為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也有可能在我們中間產生。」1984年主恢復眾召會給人的觀感,正是像羅馬天主教那樣團結一致、排斥異議、不容挑戰,主的恢復已經喪失了徹底反思並且全面改革的能力,因為李常受的聲望在地方召會中已如教皇,絕不容質疑。

  欲研究1984年改制的內容和細節,可以從「主恢復的前景與生機事奉的建立」一書入門,該書集結了李常受於1984年在臺釋放之信息,包括歷史的回顧、制度的檢討與分析、以及新路實行的概要。1984年以後,李常受在各地方召會推動新路,核心價值就是推動「人人盡功用」。李常受想要翻轉過去地方教會過度依賴職事的習性,想要廢掉少數同工代替多數聖徒盡功用的惡習,因此重新擬定策略,規劃可行的架構,想在地方召會中一舉實現林前14章26節的實行:「弟兄們,這卻怎麼樣?每逢你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繙出來的話,凡事都當為建造。」然而,這一點恰與倪柝聲在1948年考慮的問題,從不同方向相會在一起,那就是,地方教會之「成熟度」的問題。為什麼從倪柝聲判定地方教會尚未成熟,教會已經「跟隨職事」走了36年(1948~1984),到了1984反似步入了更荒涼的局面?豈不詭異哉?難道原因真的像李常受所說,是因為被史百克攪亂之後的二十幾年來,忘記推動人人盡功用?原因恐怕不是這麼膚淺。

  論到林前14章26節的實行,倪柝聲早已在「工作的再思」一書中提出預警:「如果要有林前十四章的聚會,就得有聖靈的澆灌;沒有聖靈的澆灌,就是有林前十四章的聚會,也不過是等於具文的。所以,弟兄們,我們不能不先帶領人得著聖靈的澆灌,不然就是你讓他們起頭有教會性的聚會,也是不發生效力、沒有能力的」李常受職事帶領下的最大缺失,就是忽略了幫助每一位信徒領受聖靈的澆灌。李常受對五旬節運動的偏見,以及他教訓中的反靈恩之風,導致教會中愈來愈少人追求、經歷聖靈的澆灌,結果當然不可能產生林前十四章的聚會,結果必然是教會繼續依賴職事,這一點倪弟兄早已斷言。單強調「素質的靈」,並不足產生林前十四章的聚會。要有林前十四章的聚會,要真正實現新路的榮景,一定要幫助人人領受聖靈的澆灌,就是李常受所說「經綸的靈」。人的手只能蓋造出巴別塔,蓋造出巴比倫大城,絕對、絕對不可能建造成真正的基督之身體,後者唯有當教會浸潤在聖靈裡時方能成就,而這正是五旬節運動中恢復靈浸經歷的真正目的,你我不該反對,也不該輕看「聖靈的浸」、「聖靈澆灌」,這是地方教會能夠達到成熟的必要條件,並且正如倪弟兄所言,乃是「工作的再思」刻畫之「地方教會」能否於今日地上行得通的關鍵,是基督生機身體的見證能否彰顯於各地的重大關鍵。

  自1984改制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30個年頭。臺島眾地方召會在這30年的歷程中,唯一的異數乃是羅東召會。羅東召會的聚會大約起始於30多年前,在臺島屬於較晚期興起的召會,當地的負責弟兄-簡坤榮弟兄,於1984年時年方30歲出頭,他在羅東服事主、帶領弟兄姊妹實行召會生活,並沒有盲目跟隨李常受推行的「改制」、「新路」。直到2014年底以前,你若有機會拜訪羅東,參加眾聖徒的主日聚會,你會發現他們沒有實行「分區」,也沒有實行「人人申言」。1984年,相較於80歲的李常受急躁推行改制,30歲的簡坤榮卻沉得住氣,選擇默默背負「不跟隨職事」的惡名,耐心帶領地方召會在基督、那靈、新耶路撒冷的異象中穩健前進。羅東召會擺在臺島眾召會之間,很明顯是一個對照組,毫不隱藏,眾人都看得見其間的差異。簡弟兄年輕時參加過朱韜樞負責的訓練,當時即有清楚的聖靈澆灌經歷,他從開始事奉主時便相當注重禱告、內在生活的操練,常常一天花上3個小時以上禱告、安靜等候神。若從整個基督身體的光譜來看,簡弟兄生活與事奉的內在旨趣,與五旬節派中「錫安堂」的執事們(如羅炳森師母、吳漢斯牧師、以及來臺宣教的榮耀秀教士)所注重者幾乎完全一致。「錫安堂」一派的見證一度相當隱藏,不事宣揚,故較少被人所知,也不被李常受所認識。簡坤榮弟兄生活與事奉的道路,可以說是眾地方召會內的「五旬節派」、「內在生活派」,相當注重幫助信徒真實浸潤於聖靈,在聖靈裡經歷主耶穌基督的一切豐富。

    這些事都已成歷史,以上,我們已簡要敘述了「1948」與「1984」,主恢復中的這兩大轉折以及其中的得與失,今年,是2015,主仍在召會中預備另一批30歲的世代,要將他們製作成合用的器皿、執事,可以在末後的日子繼續帶領召會更往前去。但願眾聖徒為他們多多代禱!主恢復的前途寄託在這些青年人身上,他們如果迷失在歷史的迷霧之中,那便是整個恢復的迷失,機會只剩一次,稍縱即逝,因為主耶穌就快回來了!

*延伸閱讀:關於主的恢復省思(該文並非本站作者著作)

1 thoughts on “主的恢復-歷史研究系列之一:1948與1984

  1. 感謝 作者 彌迦弟兄的寶貴信息分享!…

發表留言